东北振兴

沈阳市实施“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9月19日 09:48
央视网 | 2023年09月19日 09:4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养老服务工作,这几年更是热点、重点、难点。据公安户籍人口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沈阳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0.9万,占户籍人口比例为27.6%(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26.7万人,高龄化占比为13%),人口老龄化比例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并且,随着近年来家庭结构缩小,家庭照料能力趋弱,很多老人反映家里人口少“做饭难”,雨雪天气出行不便“买菜难”,餐桌冷清无人陪伴“吃饭难”。今年,沈阳市民政局收到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有一半都和“养老”主题有关,这其中,关于“加强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建议提案占比达到30%。

为了尽快解决老年人从“菜篮”到“舌尖”的操心事和烦心事,沈阳市将破解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问题作为主题教育养老领域重点整改事项,将建设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挂牌民生项目,提出开展“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目前已建设“幸福长者食堂”307个,分布在284个社区,辐射人群约190万人,月提供助餐服务超30万人次。通过多项措施推动助餐服务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着重打造“五类场景”,即养老服务机构+助餐、中央厨房+助餐、物业+助餐、农村经济组织+助餐、互助养老+助餐。依托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开展助餐服务,打开养老机构围墙,促进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延伸,各区县(市)民政局组织引导辖区内有助餐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开放社会化助餐服务,服务机构可开放食自行运营,也可通过合作形式引入专业助餐企业运营。依靠中央厨房辐射多个助餐点位,提供预制菜、农副产品销售实现盈利。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居民距离近、用房位置好、服务力量强等独特优势,鼓励物业企业因地制宜在居民小区开办助餐点。探索前店后厂的模式,实现村集体、合作社、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居民自治、慈善组织参与等方式,为高龄留守、失能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助餐服务,兜住这部分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底线。

以“五个统一”,推动助餐服务规范化发展。即统一标识,将通过备案的助餐点,统一冠名为“幸福长者食堂”,在门店醒目位置悬挂。统一资质,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指导助餐点运营方依法登记,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运营资质。统一备案,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申请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助餐点进行联合认定备案,统一编号。统一监督,将助餐点法人登记证书、食品经营许可证、收费标准、老年人优惠政策等信息在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统一平台,市民政局依托“盛事通”“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搭建了全市助餐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对符合补助条件的老年人,在就餐时通过刷脸系统实现立即减免、精准补贴,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管理信息化,实现全市通用。

通过强化“五项保障”,推动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即强化房产保障,各区县(市)政府依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半径,把老年人助餐服务用房纳入社区用房或养老用房中统筹安排。强化政策保障,开通绿色通道,在企业办理各项业务时提供“一站式”优先服务。同时,为符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老年人助餐点,提供税费减免、免征房产税等政策。强化资金保障,助餐点年度实际运营满240天,并且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服务人次占总服务人次比例达到30%及以上的,可向区民政部门申请运营补助。市、区两级财政将助餐点运营补贴逐年纳入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强化运营保障,加强助餐企业与国有企业、优质保供企业合作,市民政局与市供销社、市副食集团合作,为助餐点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食原料、半成品直供服务,降低助餐点运营成本。强化服务保障,市民政局制定老年人助餐服务及助餐点运营情况月监测制度,对各助餐点运营状况实行每月评估,对相关政策举措执行情况实行半年评估,不断优化完善。

通过政府的“真心”,企业的“匠心”,社会的“爱心”,两邻的“暖心”,家庭的“孝心”,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蔡一飞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沈阳市实施“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